蘇州塑膠跑道固化期極端天氣應急處理方案
蘇州塑膠跑道固化期(通常7-14天,材料未完全交聯固化)對環境敏感,極端天氣(暴雨、高溫、低溫、大風)易導致水分侵入、固化失衡、表面損傷等問題。以下結合“預防-現場-修復”全流程,提供無需專業工具的應急措施,適配施工方或校方手動操作場景。
一、暴雨天氣:核心防積水與基層返潮
暴雨會導致未固化的跑道表面沖刷、積水滲入基層(引發氣泡、脫層),需以“快速覆蓋+排水防積”為核心。
1. 預防準備(暴雨來臨前1-2天)
關注預警:通過天氣預報確認暴雨時段,提前24小時暫停施工(若未完工),或對已施工區域做好防護。
覆蓋材料準備:儲備防水帆布(厚度≥0.3mm,尺寸比施工區域大1m,邊緣用沙袋或磚塊壓實)、塑料薄膜(備用,覆蓋帆布下方防滲水)。
排水預檢查:手動清理跑道周邊排水溝內落葉、雜物(用手或樹枝),確保排水通暢(可提前在跑道邊緣挖淺溝,引導雨水流向排水溝)。
2. 現場處理(暴雨期間)
立即覆蓋:暴雨來臨前30分鐘,2-3人協作展開防水帆布,從跑道一端向另一端平鋪(確保無褶皺,邊緣用沙袋壓實,避免被風吹起),帆布搭接處重疊20cm以上(防止雨水從縫隙滲入)。
臨時排水:若雨水已落在未覆蓋區域,用手或腳(穿軟底鞋)將表面積水推向跑道邊緣淺溝(避免積水停留超過10分鐘,防止滲入基層)。
3. 后期修復(暴雨后1-3天)
表面檢查:雨停后移除帆布,觀察表面是否有氣泡(按壓有波動感)、沖刷痕跡(局部顆粒裸露)或積水印(深色斑塊)。
針對性處理:
氣泡(直徑<3cm):用手指輕壓氣泡邊緣,緩慢擠出內部水分,待表面干燥后(1-2小時),取少量未固化的同批次材料(若有剩余)填補凹陷處,用手掌抹平。
沖刷痕跡:若表面顆粒被雨水沖散,用手將散落顆粒歸位,輕壓使其貼合底層(避免完全裸露基層),后續固化后再用透明面膠(學校可儲備小瓶備用)局部涂刷。

二、高溫天氣(>35℃):核心防表面結皮與固化失衡
高溫會加速跑道表面固化(形成“結皮”),但內部反應不完全(導致“外硬內軟”),同時易引發材料開裂、褪色,需以“降溫緩凝+避免暴曬”為核心。
1. 預防準備(高溫時段來臨前)
調整施工時間:若處于施工中,避開10:00-15:00高溫時段,選擇早晨(6-9點)或傍晚(17-19點)施工,減少表面暴曬時間。
遮陽材料準備:儲備遮陽網(密度≥70%,可手動搭建簡易支架:用竹竿或木棍插入跑道兩側,覆蓋遮陽網,高度1.5m以上,避免直接接觸跑道表面)。
2. 現場處理(高溫時段)
表面降溫:每2小時用桶或盆取自來水(常溫,避免冷水刺激),沿跑道邊緣緩慢傾倒(水流呈細線狀,避免直沖表面),用手或軟布(舊毛巾)輕抹表面,使水分均勻分布(降溫至30℃以下,以“手摸不燙手”為標準)。
避免結皮:若表面已出現光澤(即將結皮),用手掌(戴薄手套)輕壓表面(順時針方向),促進內部氣體排出,延緩表面固化速度(每次按壓持續5秒,覆蓋所有區域)。
3. 后期修復(高溫后24小時)
表面檢查:重點查看是否有裂紋(表面細微紋路)、鼓包(內部氣體膨脹)或色差(局部發白)。
針對性處理:
裂紋(寬度<1mm):用手指蘸取少量清水(濕潤即可),沿裂紋方向輕抹(促進材料二次流動愈合),靜置2小時后觀察是否閉合(未閉合可重復操作1次)。
色差發白:用軟布蘸取少量跑道專用養護劑(學校可提前采購小瓶,水性環保型),輕擦發白區域(每次蘸取量以不滴落為準),自然晾干后可恢復原色。
三、低溫天氣(<5℃):核心防固化停滯與材料脆化
低溫會減緩聚氨酯交聯反應(固化時間延長3-5倍),材料易因“凍融”開裂(內部水分結冰膨脹),需以“保溫促凝+防凍傷”為核心。
1. 預防準備(低溫來臨前24小時)
材料預熱:若未施工,將A、B組分材料(聚氨酯膠)移至室內(溫度≥15℃)存放24小時(提升材料流動性,避免低溫混合不均);已施工區域提前覆蓋保溫被(棉絮或厚帆布,厚度≥5cm)。
邊緣防護:用舊衣物或麻袋包裹跑道邊緣(與地面接觸的冷橋區域),減少熱量流失。
2. 現場處理(低溫期間)
持續保溫:白天揭開保溫被讓陽光照射(利用自然升溫),傍晚前重新覆蓋(覆蓋時確保無褶皺,邊緣用土或磚塊壓實,防止冷風灌入)。
局部升溫:若遇霜凍(表面結白霜),用手掌快速摩擦結霜區域(通過人體熱量融化霜層,避免用熱水直接澆淋,防止材料驟熱開裂)。
3. 后期修復(低溫后3-5天)
固化檢查:用指甲輕劃表面,若劃痕深且有黏連(未固化) 或表面硬脆、易掉渣(凍融損傷),需針對性處理。
針對性處理:
未固化區域:延長保溫時間(額外覆蓋1-2層保溫被),每天揭開通風30分鐘(避免悶濕),直至指甲劃過時僅留淺痕(實干狀態)。
凍融掉渣:用手收集脫落的顆粒(若干凈),混合少量溫水(30℃左右)調成糊狀,填補掉渣處,用手掌壓平(利用體溫輔助固化),覆蓋保溫被24小時。
四、大風天氣(風力≥6級):核心防表面劃傷與雜質粘連
大風會卷起砂石、樹枝等硬物,劃傷未固化的跑道表面,同時吹散表面水分(導致局部過快固化),需以“遮擋防刮+雜物清理”為核心。
1. 預防準備(大風預警發布后)
現場清理:提前手動清理跑道周邊5m內的落葉、石子、樹枝(用手撿或腳踢至遠處),避免大風時被吹至跑道表面。
遮擋準備:用帆布或厚塑料布覆蓋跑道(邊緣用沙袋壓實),若風力過大(≥8級),可在帆布上方壓放長木板(或粗竹竿),橫向間距2m(防止帆布被風吹起拍打表面)。
2. 現場處理(大風期間)
實時巡查:每30分鐘查看覆蓋物是否移位,若邊緣被吹起,立即用身體壓住邊緣(避免用手直接拉扯,防止劃傷表面),再添加沙袋壓實。
緊急遮擋:若覆蓋物被吹破,用舊床單、地毯等臨時覆蓋(優先保護已施工的彎道、接縫等薄弱區域)。
3. 后期修復(大風后1小時內)
表面檢查:移除覆蓋物后,重點查看是否有劃痕(線性凹槽)、顆粒脫落(局部露黑)或雜質粘連(砂石嵌入表面)。
針對性處理:
砂石嵌入:用手指輕輕摳除嵌入的小石子(避免用力拉扯周邊顆粒),若留下小坑,用手掌蘸取少量未固化材料(若有)填補,輕壓平整。
輕微劃痕:用手蘸取清水,沿劃痕方向反復擦拭(利用水分軟化材料,促進自我修復),直至劃痕變淺(深度<0.5mm可忽略,不影響后期使用)。
總結:固化期極端天氣應對核心原則
預防優先:通過天氣預報提前1-2天準備覆蓋物(防水布、保溫被)、清理周邊環境,減少極端天氣直接沖擊。
手動操作:依賴人力完成覆蓋、排水、清理(無工具),避免使用硬物(如鐵鍬、掃帚)接觸未固化表面。
輕微修復:對小面積氣泡、劃痕、掉渣,優先用“手動填補+手掌壓實”處理,嚴重問題(大面積脫層、深度開裂)待固化期結束后聯系施工方專業修復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**程度降低極端天氣對固化期跑道的影響,確保材料后期強度、彈性達標,延長使用壽命。


